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挥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学习,促进博物馆与学校教学、综合实践有机结合,促进博物馆更加充分地发挥其育人功能。2020年10月,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对如何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提出了更为明确具体的要求与指导,如开发博物馆系列活动课程、创新博物馆学习方式、提升博物馆研学活动质量等,并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纳入课后服务内容。
世纪明德在博物馆教育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世纪明德自2006年开展研学业务以来,便将博物馆课程作为研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不同博物馆的课程资源特色设计实施不同主题的博物馆课程,并配套课程手册及课程任务卡,累计受众已超过两百万人次。截至目前,世纪明德已研发出相对完善的博物馆教育课程标准,并于2020年中国教育明德论坛期间发布《MEP—博物馆特色教育实践整体解决方案》,为博物馆实践教育课程的研发与实施提供了指导。
2020年12月,研学行业头部企业世纪明德与成都博物馆联合打造了“成都博物馆自然活动月”亲子主题探索课程——包含逐水而居—动物大迁徙和生命进化树等系列课程,该系列课程主要面向5-14岁儿童及其家长,旨在通过展览参观、互动课程、实践体验等方式,提升儿童对自然的探索兴趣和对生命的关注与热爱,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增强亲子间的沟通与合作,锻炼儿童的观察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第一期课程逐水而居—动物大迁徙,通过丰富而有趣的活动,将孩子们的视线引入神奇而美丽的非洲,孩子们通过本次课程不仅认识了非洲独有的动物种类,也对“动物迁徙”这一自然现象有了更深的认知与了解,激发了孩子们探索自然的兴趣,课程反馈良好。
接下来,世纪明德将继续发挥十多年来的校外素质教育实践经验,推动博物馆特色教育“一二四计划”,推动馆校合作,开发一批立德启智、特色鲜明的博物馆/科技馆研学精品线路和课程,构建博物馆/科技馆研学资源网络,发挥实践育人作用,推动博物馆/科技馆特色教育的不断发展。




推荐阅读:名品网